买球赛官方网站
game show 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买球赛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 说真的, 2025年高考出现的这些现象, 连考生家长很多高校都没料到
说真的, 2025年高考出现的这些现象, 连考生家长很多高校都没料到

2025-08-16 10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
  

阅读此文后,麻烦您点赞、评论、关注,感谢您的支持!

2025年高考录取出现了一些与往年明显不同的现象。

真的挺让人意外的!

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,是政策改革、考生心态的变化,还有就业压力,这三个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。

那么,2025年究竟出现了哪些现象呢?

一起来看看——

一、985高校集体“断档”,专业分数线分化

1、冷门专业遇冷

多所985高校在国家专项、普通批出现了断档或空额。

比如说:

河南省国家专项批中,吉林大学空缺38个名额,中山大学空缺22个名额。

另外,江西省的湖南大学、中南大学、重庆大学等6所985高校在2025年全面断档,位次下降数千名,最高下降超万名。

2、专业间差距拉大

计算机、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分数线持续走高,而材料科学、冶金工程等冷门专业即使挂名985也遭冷遇。

举个例子:
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数线较去年下降了30分,部分985冷门专业投档线低于双非院校的热门专业。

由此可以看出,考生从“迷信名校”转向就业优先,用分数投票抵制冷门专业,倒逼高校专业改革。

未来的趋势可能就是:

断档或许常态化,但将更集中于就业弱势专业,如传统工科和文科,而那些新兴的交叉学科,像“医学+AI”这样的,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,甚至崛起。

总的来说,变化还是挺大的,大家的选择也越来越实际了。

二、考生转向“求稳”:铁饭碗专业碾压名校光环

1、编制类院校异常火爆

上海海关学院,一所双非院校,其投档线竟然高达657分,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;

江苏乡村教师计划需634分,比南京大学还高。

公费师范生因“包分配、免学费”受追捧,而普通师范专业却遇冷。

互联网的普及,缩小了家长们的信息差,不再盲目选择。

2、放弃名校保专业

山东一名考生,以610分的成绩放弃了山东大学的材料专业,转而选择了青岛大学的计算机专业。

“专业优先于学校”,似乎已经成了新趋势。

考生宁愿去211读计算机,也不选985的冷门文科;宁愿去公办专科的铁道工程,也不读名校的公共管理。

三、低分“捡漏”本科现象激增

1、黑龙江一考生以389分(超该省一本线29分)捡漏郑州大学(211),被该校物理类003专业组录取。

该专业组在黑龙江计划招133人,可能因考生畏惧“冷热专业混搭”(含机械、环境工程等)而不敢报考,导致分数线暴跌。

2、211院校出现超低分录取现象。

如广西一考生381分进入东北农业大学(211),青海大学分数线暴跌56分等等。

四、录取批次合并

河南、陕西等省取消了一二本的划分,合并为“普通本科批”,投档单位细化至“院校专业组”,调剂仅限组内,避免跨专业大类调剂。

由于调剂风险的降低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敢冲热门专业组。

例如:
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根据选科要求将专业分为3个专业组,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考生被调剂到不感兴趣专业的风险。

五、特殊招生路径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

你知道吗?有些考生能以远低于正常录取线的分数进入顶尖大学!

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:

有个青海考生,以444分——低于正常线足足145分,考上了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生物专业。

这无疑让众多家长和考生看到了强基计划带来的巨大机遇。

而今年的综合评价热度也在持续上升。

如在中山大学广东综评中,计算机专业605分可录取,比普通批低了整整46分。

但中外合办院校,如昆山杜克,虽然提供了国际化的教育环境,但因高学费导致零投档。

这些案例背后,反映了当前高校招生多元化的趋势,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心仪大学的机会。

但如何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特殊招生路径,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深思了。

总之,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综合评价招生,都为考生开辟了进入名校的新途径。

六、退档备注与志愿系统争议

云南大学退档备注“总分低”,导致考生崩溃,被批缺乏人文关怀。

还有,出现了因系统设计缺陷导致误报的事情发生:

贵州16名考生,高考成绩在609-632分之间,因志愿系统未标注“分校”,误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(学费20万+/四年),最终集体复读。

七、民办高校与高收费专业正面临严重的招生困境

今年的民办院校在招生时,越来越依赖于征集志愿。

以山东为例:部分民办本科,在首次志愿招生时,就出现了大量的空缺名额,总数竟然达到了6050个。

后来靠二段线,也就是150分以上的考生才最终填满的。

这不禁让人思考,民办院校究竟是怎么了?

其实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。

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,都会理性地权衡成本。

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考生来说,高收费的民办本科并不是他们的首选。

相反,他们更愿意选择“专科+专升本”的道路,认为性价比更高。

毕竟,现在社会竞争激烈,选择一个既经济实惠又能提升学历的途径,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。

这也从侧面反映出,民办院校在招生时,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性价比,才能更好地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目光。

结语

说真的,2025年高考出现的这些现象,大多数人,以及很多高校都是没有想到的。

你有没有发现,最近几年,尤其是今年,考生和家长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,想法已经变了?

从2025年的录取情况来看,大家好像不再只盯着名校了,反而更看重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。

这种日益理性+务实的转变,其实也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,对就业市场和自己的发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
所以说,现在的趋势就是在倒逼高校做出改变,比如调整专业设置、提高透明度等等。

这样一来呢,不仅能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,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。

好啦!今天就聊这么多。

最后,送给大家很棒的6个字,共勉之——

做你想做的人!